您在這裡
成長性思維初探 Growth Mindset Workshop

- 募課提案
- 課程資訊
成長性思維初探 Growth Mindset Workshop
- 學習科學
- 心理學
- 教育學
在2018年,PISA(Programme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報告內指出,台灣學生害怕失敗的指數高於全球的平均得分(蔡宇哲,2020),而張芳全(2018)於研究中則表示大學生的學習壓力除考慮四年來課業壓力外,也需要納入未來職涯規劃、工作不確定感及家庭期待等因素進入考量。為此,大學生的因應策略相當重要。而研究發現大學生在課業壓力表現、感受到要成功壓力以及畢業後的計畫是壓力的主要來源。
史丹佛大學心理學教授Carol S. Dweck 於1995年起至2020年間持續發表關於成長性思維相關論文與著作,其倡導之成長性思維相關的思維理論(Mindset Theory)經眾多研究證實能有效提升學生面對挫折或困難心理韌性(Resilience),且思維模型能作為預估學生學習成就之有效指標(Dweck,2020)。曾愛愛(2022)也總結教師端成長性思維之研究,指出學生個人學習表現之大部分影響因素來自於教師的思維模式,且Dweck(2006)已證實教師成長性思維的培訓能有效改善學生學習態度與教學效能。為此,本工作坊以為國立中山大學師生引入「成長性思維」概念並提升學生學習投入程度與學習成就為開課動機。
作為學生,我們追求學業成就的同時,也同樣擔心是否能有亮眼的表現,部分學生為了追求GPA只選涼課,這恰恰符合定型化思維的典型特徵,避免更高難度的學習挑戰讓自己「看起來優異」。尤其當前國立中山大學正有鼓勵我們跨領域學習的政策,從熟悉的專業領域跨域學習不熟悉的專業,甚至是未知的專業,可能會觸發大多數學生過去國高中害怕失敗的學習經驗進而卻步不前。尤其文跨理的學習門檻相較於理跨文高了許多,成長性思維初探工作坊辦理的動機在於以下三點 : (一) 激發同學的學習動力、熱情和自信 : 相信自己的做得到是跨域學習的第一步,成長性思維能夠提升我們的自我效能感並克服跨域學習中的障礙、挫折和失敗經驗。 (二) 建立互相支持的學習社區 : 擁有成長性思維的學生能夠更好的從批判中學習,也往往有更高的合作意願,因為我們相信成長性思維能夠協助我們學習和欣賞他人的成功,從中獲益而不是忌妒、排斥和自卑。 (三) 實際應用於生活中 : 對於學生而言,學習不僅僅發生於學校,可能發生於人際關係、生活適應、工作職場等,除傳遞成長性思維的基本觀念和工具外,我們也將透過課程討論的形式,協助參與同學以實際練習來轉換思維,運用思維工具於生活當中。
註 : 以我自身所在之國立中山大學 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經過與23位同學的訪談可以得知,雖然多數大一同學皆對跨域學習抱持期待、嘗試的心態而選擇來到人科學程就讀,卻也有部分同學難以脫離過去國高中的學習經驗和策略,反而更加迷惘和害怕失敗,無法邁出跨域學習的第一步,也在必修課程中無法找到除學業以外的熱情所在。鼓勵探索、轉化失敗、提供工具和方法是我辦理成長性思維工作坊的目的,同時以全校師生為對象,創建一個不受批判的場域讓大家能夠分享過去的經驗,促進師生共學與對話。
本工作坊之課程目標如下,課程目標以《成長性思維學習指南》中內容為依據訂定,有以下五點:
(一)引導參與工作坊之師生,認識自己的思維模型,並了解思維模型的迷思:每一個人都是定型化思維與成長性思維的混合體。
(二)透過小組討論之形式認識成長性思維與定型化思維的特徵,了解如何區辨自己的想法是基於何種思維。
(三)透過講述式分享帶領參與工作坊之師生認識神經可塑性(Neuroplasticity)與後設認知技巧(Meta-cognition)
(四)透過小組討論及學習單引導之形式回顧個人與團體間的失敗經歷並練習改變自我對話與實踐成長性思維方法(還沒的力量)
(五)推廣成長社群理念,並吸引師生共同參與。
※如成功開課,預計上課時間為 場次一 11/25 13:30-16:30、場次二 11/26 9:30-12:30 ,擇一場次上課即可。
本工作坊之預期成果如下,預期成果對應前述課程目標,有以下四點:
(一)參與工作坊之師生,能夠有效認識自己的思維模型,並清楚了解思維模型的迷思。
(二)參與工作坊之師生能清楚指出成長性思維與定型化思維之特徵,並能夠應用於日常生活情境來分辨當下的想法是基於何種思維。
(三)參與工作坊之師生能夠明確講出神經可塑性之概念及後設認知技巧的方法。
(四)參與工作坊之師生能夠在先前設計好的學習單上有效回顧個人與團體之失敗經歷並分析其中的思維,與他人分享如何透過自我對話技巧來改變自己的思維。
- 教育心理學
- 課程發展與設計
- 師資培育
- 、創意思考與教學
- 測驗與評量
<p>你害怕失敗嗎? 你有學習焦慮嗎? 你想要跨域學習卻沒有勇氣邁出第一步嗎? 來參加成長性思維初探工作坊,讓我們一起學習自己的思維模型和有效的思維轉換方法! 在工作坊中我們將透過互動、討論的形式來學習史丹佛大學 Carol Dweck 心理學教授所提出的思維模型,回顧生活或學習失敗的經驗,來練習辨識自我的思維模式。<br />
本工作坊另設報名連結表單 : https://forms.gle/ZzX5Aas7JZBbXknF9 (請同學再行填寫) <br />
</p>
- 教育心理學
- 課程發展與設計
- 師資培育
- 創意思考與教學
- 測驗與評量
上課地點及時間 | 師資姓名 | 講題 | 課程學習重點 |
---|---|---|---|
2023/11/25
13
:
30
~
14
:
30
圖資10樓SW1007教室
|
王佳琪 | 認識成長型思維與固定型思維 | 學生能知道成長型思維與固定型思維的定義與學習目標,並了解所持的思維模式不同,在不同的面向會有不同的表現 |
2023/11/25
14
:
30
~
15
:
30
圖資10樓SW1007教室
|
王佳琪 | 回顧生活或學習失敗的經驗,並辨識自我的思維模式 | 學生能藉由回顧過去生活或學習失敗的經驗,來辨識誘發固定型思維的因素 |
2023/11/25
15
:
30
~
16
:
30
圖資10樓SW1007教室
|
王佳琪 | 鍛鍊成長型思維 | 學生能藉由鍛鍊成長型思維方法的練習,試著從生活中改變自我對話與思維模式 |
2023/11/26
9
:
30
~
10
:
30
圖資10樓SW1007教室
|
王佳琪 | 認識成長型思維與固定型思維 | 學生能知道成長型思維與固定型思維的定義與學習目標,並了解所持的思維模式不同,在不同的面向會有不同的表現 |
2023/11/26
10
:
30
~
11
:
30
圖資10樓SW1007教室
|
王佳琪 | 回顧生活或學習失敗的經驗,並辨識自我的思維模式 | 學生能藉由回顧過去生活或學習失敗的經驗,來辨識誘發固定型思維的因素 |
2023/11/26
11
:
30
~
12
:
30
圖資10樓SW1007教室
|
王佳琪 | 鍛鍊成長型思維 | 學生能藉由鍛鍊成長型思維方法的練習,試著從生活中改變自我對話與思維模式 |